阅读:1404回复:4
[转载]你就这样悄悄地走了,Mozilla Labs
Ian Bicking 在其博客表示:Mozilla Labs 已于在今年早些时间关闭,成员中绝大部分加入 Mozilla 基金会,少数人去了 Google —— 注意,Mozilla Labs 和 Mozilla Research 是不一样的,后者主打 Web 基础技术,前者主打产品。
Mozilla Labs 的领导者包括好几个志趣不一的人——而这种 “多元结构” 很可能直接导致了 ML 的状况频出,比如:Firefox Sync 推出时机不对; Persona 失败;Social API 定位失误,诸如此类。 在 Labs 创立初期,组织的诉求是将其时兴起的 SNS 功能整合入 Firefox,领导团队会把各种研发阶段的技术拿出来要反馈,比如:Labs 曾公布插件成果 “Coop”——它允许用户以拖动链接到好友头像上的方式来分享网站——如你所猜,好友列表长得就像 Facebook 里那样。另外,还有分享至 Yahoo Flickr、Google Youtube,显示用户在线状态等功能。 除了融合 SNS 属性,Labs 还研发出将照片发至柯达 Kodak Gallery 的功能,以及 Operator——允许用户将联络信息、日历事项发到第三方网站。 文章来源:http://www.36kr.com/p/215548.html |
|
|
1楼#
发布于:2014-10-23 22:34
今天才知道这个东西
|
|
2楼#
发布于:2014-10-23 22:37
这几天 MDN 也开始支持 GitHub 登录了。
|
|
3楼#
发布于:2014-10-23 23:43
|
|
|
4楼#
发布于:2014-10-24 17:22
其实我感觉这是好事,推出产品的时机和方向把握的都不怎么合适,最后好像都沉寂了,浪费了不少开发资源。
Firefox Sync 的密钥机制、Persona 的无竞争力、Social API 的莫名其妙(为做标准而开发)、Panorama 合并到主干后就结束了,还有Ubiquity(我记得我在BabelZilla翻译了好几天,最后还没被合并)。 不过也有不少浴火重生了,Firefox Sync 第二代、Firefox Account、GCLI 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