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5593回复:22
转自凤凰网:毛泽东逝世30周年纪念 |
|
|
1楼#
发布于:2006-09-11 08:07
当时乃至现在,毛主义是全世界人民造反的大幌子
|
|
|
2楼#
发布于:2006-09-11 08:07
没有毛泽东就没有今日的中国
|
|
|
3楼#
发布于:2006-09-11 08:07
形而上学的唯心主义历史观
|
|
|
4楼#
发布于:2006-09-11 08:07
毛泽东是我最崇敬的人。他改变了世界力量的平衡。
|
|
5楼#
发布于:2006-09-11 08:07
对太祖,感情复杂啊~~~~
|
|
|
6楼#
发布于:2006-09-11 08:07
|
|
|
7楼#
发布于:2006-09-11 08:07
別把「想當然」強加毛澤東/秦曉鷹
不管是出於感佩、懷念、敬仰、愛戴,還是出於其他,我們都不應把一些不存在的史實或者乾脆就是「想當然」,強加給歷史人物。只有真實,才是歷史學的靈魂。 不管是出於感佩、懷念、敬仰、愛戴,還是出於其他,我們都不應該更沒有必要,把一些不存在的史實或者乾脆就是「想當然」,強加給歷史人物。包括對待像毛澤東這樣的偉大人物。因為真實,只有真實,才是歷史學的靈魂。 我舉兩個例子來說明。 第一個例子就是關於「1949年10月l日,毛澤東在天安門城樓上莊嚴宣告『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這句話的謬傳。 天安門城樓上的謬傳 毛澤東在那個時刻、那個地點真說過這句話嗎?提出這個問題,也許有人會認為是多餘。因為幾乎每逢國慶或一些重要場合,無論是領導人講話還是報紙廣播電視都會提到這件事這句話。毛澤東本人的三親六故、兒孫子侄也常常在他們的直接回憶與「間接」回憶中提及。不僅如此,在許多文藝作品中,例如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創作的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的最後一幕,朗誦者就以詩的語言說到:人們在傾聽、傾聽著毛主席那震撼世界的聲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甚至在今天天安門城樓的大廳中懸掛的油畫《開國大典》的介紹中,也寫明毛澤東在這裡宣告中國人民站起來了。 然而,這些都不能證明歷史的真相。 你要是真對此感興趣,可以很輕鬆地找到毛澤東在開國大典上的講話,在互聯網上就可以搜索到。同樣,你也可以不用特別費力就可以聽到毛澤東當時講話的全部錄音。儘管當時的錄音質量和定向效果不是很好,毛澤東的鄉音也很重,但只要我們認真聽,一字一句都能分辨得非常清楚。總之,看罷聽罷這些原始資料之後,你一定會驚訝地「發現」:在開國大典的那個莊嚴時刻,在毛澤東宣讀的那份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的公告中,完全沒有後來為中國人十分熟悉的那句話!無論是文案還是錄音都確鑿證明,毛主席在1949年10月l日的開國大典上的確沒有講過「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這句話。歷史真相否定了我們早已習慣的「相當然」! 從文獻中核實資料 那麼,毛澤東在那個時期是否說過類似的話呢?從史料上我們無法考證毛澤東的私人談話。但是,從文獻檔案資料上查尋,我們卻可以看到:在1949年9月21日舉行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開幕式上,毛澤東在他所致的開幕詞中的確有過類似的表述。他的原話是這樣的:「我們的工作將寫在人類的歷史上,它將表明:佔人類總數四分之一的中國人從此站立起來了。……我們的民族將再也不是一個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們已經站起來了。」他的話在被暴風雨般的掌聲打斷後接著說:「我們的革命已經獲得全世界廣大人民的同情和歡呼,我們的朋友遍於全世界。」 毛澤東這段真實的話語與人們「想當然」的那句話的區別是什麼呢?第一,「真實的話」包含的內容更廣泛、民族性更鮮明。它說的是一個曾「被人侮辱的民族」、是全體「中國人」站立起來的大事件。第二,「真實的話」具有世界意義。它強調了「佔人類總數四分之一」的中國人的解放將「寫在人類的歷史上」。因此也就順理成章會得到全世界的同情和歡呼,「我們的朋友遍於全世界」。由此可見,「真實的話」與「想當然」的話之間是有重大區別的。那句「想當然」的話不僅不是史實,而且也不完全符合毛澤東在一屆政協開幕詞中的主導精神。 因此,本人鄭重建議:今後無論是正式講話、媒體言論、特別是毛家後人之著作,凡涉及到有關開國大典毛澤東的講話時,都不再用「毛主席說: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這樣的表述。這句話當然可以繼續用,但不要冠之以「毛澤東說」。如果用「毛澤東說」就要以他在1949年9月21日的講話為準。 三峽工程非浪漫情懷 第二個例子就是把「三峽工程」上馬的最初原因歸結為毛澤東浪漫的詩人情懷。有文章信口說,搞三峽工程最初的靈感是來自毛澤東的一句詩:「高峽出平湖」。有的人甚至暗示,毛澤東搞「高峽出平湖」的目的是為了「當驚世界殊」。言外之意,似乎是毛本人要搞一個特大型的「形象工程」。按照這種說法推演下去,無非是要證明,毛澤東完全不懂經濟,他對經濟工作的指導思想是靠著浪漫與激情、靠著拍腦袋拍出來的。 這又是一種「想當然」的看法與信馬由韁的猜測。散布這種說法的諸公,要麼是出於書生的無知與幼稚,要麼就是有意的譏諷和嘲笑。 歷史的真相是怎樣的呢? 事實是,早在1949年夏季,當解放軍百萬大軍揮師南下之際,萬里長江突發大洪水。這迫使毛澤東開始考慮治水、治江和防洪的方略。1950年2月,長江水利委員會提出在荊江大堤南岸興建荊江分洪工程的計劃,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聽取了匯報,當聽說工程使用壽命為20年時,毛澤東說:「20年夠了。」當即拍板定案。該工程於1952年動工建成。 但僅過了一年多時間的1954年,長江又發生了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荊江分洪工程三次開閘分洪,雖使江洪有所緩解,但仍給武漢及中南地區造成巨大災難。受這次洪災影響,長江中下游受災人口達1880萬人,淹死3.3萬人,受災農田4755萬畝,毀壞房屋427萬多間,京廣鐵路100天不能正常通車……毛澤東看到災情報告時,眼含淚水,悲痛之情難以言表。 如此水患、不治不行!毛澤東坐不住了。長江大水之後,毛澤東親臨武漢視察並邀集專家討論三峽工程的技術可能性。劉少奇、周恩來在座。不久,協助編制長江流域規劃和研究三峽工程的蘇聯專家來華,三峽工程論證全面展開。 不能想當然編歷史 1956年7月,毛澤東用詩的語言表達了他修建三峽大壩的強烈願望和情懷:「更立西江石壁,截斷巫山雲雨,高峽出平湖。神女應無恙,當驚世界殊。」 不錯,毛澤東的確為三峽工程寫下一首詩。但從上述事實,可以看出,導致共和國第一代領導人建設三峽工程的原因,絕不是來自詩人的浪漫與靈感,而是千百萬老百姓的生靈塗炭,是為患巨大的江洪本身,是一個新生共和國對自己的公民應盡的責任、義務與應有的服務、關懷。把這樣一項耗資巨大、牽涉面十分廣泛的世界級工程說成是來自輕率的詩人的靈感,是對毛澤東和他所代表的人民政府的羞辱與矮化。 對三峽工程可以有異議,但不能用「想當然」去揣測與編造歷史,更不要把這種靠不住的「想當然」強加給毛澤東。套用馬克思的話說就是,這是對他極大的讚譽,也是對他極大的侮辱! 作者為資深評論員 http://www.takungpao.com/inc/cm/ltd.asp ... 620658.htm |
|
8楼#
发布于:2006-09-11 08:07
|
|
|
9楼#
发布于:2006-09-11 08:07
哈哈 我说的这句话果然强 不同的角度就会有不同理解
|
|
|
10楼#
发布于:2006-09-11 08:07
|
|
11楼#
发布于:2006-09-11 08:07
|
|
12楼#
发布于:2006-09-11 08:07
恩,对历史任何时候都不要神化了,如果这么做的话,那最好说之间加上一句,下面是在讲神话故事,仅以此激励大家前行
![]() |
|
|
13楼#
发布于:2006-09-11 08:07
一切均是选择的结果,当初人民选择了毛而不是蒋,自然有这样选择的理由,从而导致了目前的世界格局,这个与毛的伟大并无实际的直接关系,但可以说因为毛的某些作为引导了人民在那个非常时刻做出了那样的选择,所以说真正伟大的是普通的大众,而导致世界格局改变的是大众的选择,只是在某些时候因为一些有预谋的政治家在关键时刻引导了大众(预谋的好坏不做讨论,那是成为历史评价的东西),比如台湾之前的议论纷纷的阿扁枪击案,以及现在的倒扁事件等等。
以小见大,世界是普通大众的选择改变的,所不同的是导致大众做出这种选择的原因。 当然这个其实也是一个悖论,看你是在一个怎样的层次和角度来分析它。 |
|
|
14楼#
发布于:2006-09-11 08:07
hnstxx:一切均是选择的结果,当初人民选择了毛而不是蒋,自然有这样选择的理由,从而导致了目前的世界格局,这个与毛的伟大并无实际的直接关系,但可以说因为毛的某些作为引导了人民在那个非常时刻做出了那样的选择,所以说真正伟大的是普通的大众,而导致世界格局改变的是大众的选择,只是在某些时候因为一些有预谋的政治家在关键时刻引导了大众(预谋的好坏不做讨论,那是成为历史评价的东西),比如台湾之前的议论纷纷的阿扁枪击案,以及现在的倒扁事件等等。 的确是从历史的深层次来讲是人民创造了历史,关键人物的出现只是为这些历史加上一个清晰的脚注(个人瞎掰的观点,如有错误,应该是比较正常的) ![]() |
|
|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