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3293回复:9
转载:学学九江大桥上的两位“大老粗”
学学九江大桥上的两位“大老粗”
![]() 6月22日,王文田(右一)、谢凤运(右二)把慰问金交到河南省周口市驻广州办事处工作人员手中,并委托他将钱捐赠给河南老家的小学。当日,广东省见义勇为基金会为九江大桥坍塌事故中救人的两位河南老人授予见义勇为证书,并给予他们每个人1万元的慰问金。但两位老人表示,救人是很正常的事,他们不能收钱,最后把慰问金捐给了河南老家的两所小学。6月15日,广东九江大桥坍塌事故发生瞬间,来自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的谢凤运、王文田两位老人恰好乘车经过,他们冒着大桥可能进一步坍塌的危险,舍命拦下了经过的8辆车。 新华社记者壮锦 摄 原题:提议为两位“大老粗”塑像 不要慰问金,也就罢了,就连被救者的一声“谢谢”,两位老人也觉得不好意思,谢凤运笑得还很腼腆,真像是天真烂漫的孩子。他们如是说:“谢什么啊,是人都应该这么做,我们如果不去拦车,不是会有很多人丧命吗?”在一些自以为十分文明的人眼里,两位老人的言行,可真够 “大老粗”的,怪不得,他们自称“大老粗”。 向质朴的河南人致敬,向善良的人们学习 ![]() |
|
|
1楼#
发布于:2007-06-24 20:30
大桥坍塌的中美调查之别
金羊网 2007-08-09 09:43:16 徐迅雷 中国塌桥,美国也塌桥;中国要调查原因,美国也调查原因;中国用的是火箭速度,美国用的是蜗牛速度。所以,中国想要“胜过”美国,看来是轻而易举的。 8月1日,美国明尼苏达州密西西比河桥梁发生结构性坍塌,可谓坍塌得一塌糊涂。除了布什视察塌桥现场、国会拨2.5亿美元重建桥梁之外,美国有 关方面立刻进入调查。“调查人员警告说,调查坍塌原因的工作费时费力,可能需要长达18个月的时间。”(8月7日新华网) 长达18个月,还是在高科技帮助下的时间估计。他们动用直升机,配备高分辨率摄像器材,到现场展开仔细调查;用激光导引探测设备,绘制出大桥残骸的全方位图像;水下复原小组则使用水下摄像机来观测废墟的情况;利用计算机成像技术,在电脑上重构呈现灾难全过程的软件,当前的分析已经纳入了一整套数据,包括天气、经过汽车的数量和速度以及坍塌时桥梁上的建筑设备的重量……要是在无高科技的过去,“他们差不多得把坍塌桥梁的残骸拼装起来”。 美国塌桥一个半月前的6月15日凌晨,广东佛山九江大桥被一艘装载河沙的船撞了23号桥墩,大桥第23号、24号、25号三个桥墩倒塌,约有200米桥面坍塌,桥上4辆汽车(共有司乘人员7人)及2名大桥施工人员坠江。6月19日,九江大桥坍塌事故技术安全鉴定专家组成立,由10位“国内知名桥梁专家”组成,他们从全国奔到广东佛山,对塌桥事故进行鉴定。6月20日,也就是次日,他们召开了九江大桥技术评估通报会,正式公布了鉴定结果:九江大桥的设计和质量均没有问题! 弄“鉴定”的专家,通常擅长对“成果”的鉴定,比如这座桥梁竣工了,鉴定验收的专家组这么来个一天半天,看一看,瞧一瞧,说几句赞美的好话,拿一笔不菲的酬金,签字画押,愉快走人,邀请方与被邀请方都很高兴,这就是“双赢”。看来,这些专家们把“坍塌鉴定”和“竣工鉴定”当成同一码事了。九江大桥事故鉴定如此迅速如此神奇,评论家时寒冰对此有一句妙语:“我们的专家用肉眼——这种天然的低成本、无污染的绿色工具,完成了鉴定的全过程。”鉴定有意无意玩“假”的,是比较容易的事。美国经济学家贝克认为造假有三大成本:直接成本、机会成本和处罚成本。那么,如果专家“造假”呢?或则不算造假但 “认认真真走过场”,给出一个与常识背离的“结论”,其付出的仅仅是那三大“成本”吗? 这背后,主要还不是专家本身的问题,而是整个制度环境问题。官员能够方便操控专家,这才是真正可怕的问题。公共安全事故,涉及地方政府官员的形象,所以通常情况下当地官员对于“出事”的第一反应是“瞒住”。如今信息发布渠道越来越多,实在瞒不住,那也努力缩小坏影响,将“坏事”变成“好事”。官员利用专家、借专家之口为自己开脱责任,就是把“坏事”变成“好事”的重要管道。有了专家鉴定做挡箭牌,官员自己就能够关起门来“沾沾自喜”了。技术层面的专家与责任层面的官员如果结成“亚腐败共同体”,那么,各种事故就不可能真正找到原因,悲惨经历就不可能真正成为教训,今后类似的事故就可能一再出现。 从深层次看,我们无论在法律还是在道义上,都存在很大缺失。我国对建筑尤其是公共建筑的质量安全事故如何鉴定、处理,没有一部成熟的专门法律作出规定;现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并不陈旧,是从1998年3月1日起施行的,但这个“建筑法”应该称为“建筑施工法”,讲的是建筑工程的发包、承包、监理、管理之类的事,有关“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部分十分“原则”,对建筑工程使用期间“出事”后该怎么办没有什么规定。既然“无法”,那么,各地“无天”就成为现实了。 而在道义上,我们更没有形成强大的“耻感文化”,许多可耻的事情,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上世纪60年代,加拿大曾发生一座在建桥梁突然坍塌事故,直接原因是加拿大工学院设计错误所致。为铭记这一“耻辱”,该工学院买下断桥的全部废弃钢材,加工成戒指,每年学生毕业时,校方都要向毕业生赠送 “耻辱戒指”。这样的行为,在我们这里简直是不可思议的。我们的习惯不是记住“耻辱”,而是忙于找到“替罪羊”,以尽快“扫”掉“耻辱”。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只有“官员”与“专家”,而没有真正的“调查人员”。美国这次塌桥后,调查人员计划“把坍塌桥梁的录像放大后逐帧观看”,既然我们没有“调查人员”,你能指望那些高地位的官员与高身份的专家去干“把坍塌桥梁的录像放大后逐帧观看”这样的繁琐之事吗? |
|
2楼#
发布于:2007-06-24 20:30
其实,和谐也许往往就在我们日常生活的点滴之间
![]() ![]() 大爱无形——女孩的一个吻拯救了教授 ![]() 感谢[网友 云*中*云]推荐 拯救一个人其实比毁掉一个人可能要容易得多,各位狐狸是否也是这么认为的呢? |
|
|
3楼#
发布于:2007-06-24 20:30
这两老头子真厉害,佩服一个!
|
|
|
4楼#
发布于:2007-06-24 20:30
看起来豆腐渣工程不仅仅是中国特产^_^
|
|
|
5楼#
发布于:2007-06-24 20:30
嗯,看到了!看新闻说当时人们都在看热闹,有的还兴奋的惊叫!难怪有美国人说这么大的城市市民居然这么没素质!
|
|
|
6楼#
发布于:2007-06-24 20:30
桥梁垮塌暴露隐患 美国近三成桥梁不安全?
![]() 8月1日,美国明尼苏达州一座跨越密西西比河的大桥发生坍塌。事故目前已造成6人死亡。新华社发 美国明尼苏达州密西西比河上一座桥梁1日傍晚交通高峰时段突然垮塌,造成100多人伤亡或失踪。事故促使美国民众重新审视自己每天习以为常所过各处大桥。 早知有问题 |
|
|
7楼#
发布于:2007-06-24 20:30
这两个人挺不错的
|
|
8楼#
发布于:2007-06-24 20:30
感动啊,他们可能目不识丁,但是他们比许多所谓的高学历人才的所作所为却强上千百倍啊!
|
|
|
9楼#
发布于:2007-06-24 20:30
桥塌那天我正好在鹤山出差,当晚住在鹤山,第二天早上搭摩托车去见客户,司机说桥塌了,我还以为开玩笑,说没关系,不是我给弄塌的。后来到客户那里看到新闻才知道是真的,中午回广州,坐车从佛开高速经过九江大桥旁边,看到当时的景象的确够惊险的,一座桥中间塌了那么长,想起来都后怕。
|
|
|